8月11日消息,“今日头条”因不满被现代快报指责为抄袭,目前将“现代快报”告上法院。北京海淀法院受理此案。目前,根据海淀法院发布的按键快报,因不满被“现代快报”指责为“今日偷条”、“今日剽客”,“今日头条”的运营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将江苏现代快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现代快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诉至法院,并要求停止对原告的名誉贬损行为,删除相应侵权文章。
“今日头条”方面称,被告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无锡头条”自2015年8月27日起连续几天发布了《现代快报致无锡今日头条的一封公开信》、《致今日头条APP客户端:我们不需炒作,我们是在维权》、《致今日“偷”条:传统媒体不能任人宰割,新媒体不能为所欲为!》,《今日头条,听说你家在打击抄袭,为何不从自己打起》等多篇文章,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现代快报”发布文章《无锡今日头条,建议你改名为“无锡今日剽客”》,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属于故意捏造事实,严重损害了“今日头条”的名誉权,因此要求被告方停止对原告的名誉贬损行为,删除相应侵权文章。
在现代快报上述被指侵犯名誉权的文章中,出现了“像无锡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一边说大便是臭的,一边大口大口地吃”,”“无锡今日头条这是赤裸裸的销赃啊”、“今日头条为自己牟利,这样堂而皇之的窃取”等类似具有贬低侮辱性的语句,属于损毁原告声誉。文章阅读量在发布后六天内总计已有9万多人,并被多家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复制转发,因此,“今日头条”方面要求,两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的名誉贬损行为,删除相应侵权文章;在“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条位置、现代快报网站首页显著位置、现代快报报纸上连续三十天刊登道歉声明,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显著位置刊登道歉声明,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及合理支出1500元。
直扑商业化,用户体验放哪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APP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用户而言已经变得举足轻重,从每天新闻的获取到吃喝玩乐和金钱来往,几乎都是在众多的APP上进行实现。但是作为移动互联网产品之一的APP,其自身除了提供相应的服务给用户以外,同样需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两者之间能否取得平衡,往往成为了一款APP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过度商业化影响用户体验 作为如今被众多用户所选择的新闻类APP,今日头条APP自8月5日凌晨起,在苹果App Store中突然销声匿迹,对于今日头条的“被下架”,苹果方面至今还未作出任何回应,直至8月8日,今日头条APP才重新上线,而对于这次长达数日的下架风波,今日头条APP方面也没有给出更多的解释,无疑对于不少正在使用或者希望使用的今日头条APP用户带来了不少的疑虑。 根据早前国内知名移动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6月移动新闻资讯APP榜单,截至今年上半年,今日头条月活跃用户量9637万,仅次于腾讯新闻。尽管头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令人意外的是,对这次下架事件“叫好”的网友却也不在少数:“今日头条是‘假新闻标题党’”、“垃圾信息软文的集散地”、“看名字还以为是个多么公正客观的新闻APP,实则就是一推送虚假广告新闻的流氓!”等等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网友戏称:“今日头条集央视、日报、环球、天上人间、洗脚房、市井、朋友圈、电线杆子广告、马路楼道办证等等于一身,一个比《知音》还低俗的APP”。在不少用户看来,内容质量作为平台的核心价值决定了平台的发展,当低俗化的广告掩盖了实用资讯,今日头条APP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今日头条每刷新一次准有一条是游戏广告”,让不少用户表示“都没看新闻的心情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依靠全新的产品形态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正在寻求商业化的今日头条APP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商业化而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资讯类APP商业化靠广告还是靠服务? “作为新闻类聚合APP,如何定位自己无疑成了未来发展道路上重要的衡量因素。”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并没有任何“背景”的今日头条APP虽然能够迅速成长,但是未来却面临着“供血”的问题。“无论是腾讯新闻还是网易新闻还是天天快报,它们背后都有‘金主’的支持,在商业化的选择上会更加谨慎。”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7月,曾有传闻腾讯将投资今日头条,并对其估值80亿美元,但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回应称“当腾讯员工没意思”而使得投资传闻没了下文。 资料显示,2012年上线的“今日头条”APP可谓是近年来风头最强劲的APP之一,同时也在资讯类APP当中凭借着个性化推荐的大数据算法而杀出了一条“血路”。截至2016年5月,今日头条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4.8亿,日活跃人数超过4700万,其去年一年的广告营收接近30亿元。 “从产品本身来说今日头条可以说非常成功,其产品思路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但是在资讯类APP这个品类中,产品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商业化的产品也许并不是十分适合。”据国内某资讯类APP相关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由于资讯类APP产品其“资讯”的标签在大多数用户看来应该是纯粹的资讯内容的提供,并不会充分意识到当中的商业化信息,所以目前大多数的资讯类APP都不是靠广告的模式来商业化的,更多是向服务进行延伸。“58同城可能会通过信息引导到更多的线下服务、大众点评也是靠线下的商家盈利而不是靠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