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百度也好 于 2016-9-27 15:56 编辑 " c6 B; ~% D# y
, _5 O) [; X5 Z$ q' H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媒介的一种形态,日本人的海报设计在国际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让人印象深刻,那些海报中的画面语言简洁到位,值得细细品味,其实日本海报并没有那么神秘,毕竟是有章可循。1 c4 F( c3 P' o9 M" C, n, R; p+ P
4 C, m6 q+ U" t$ b2 ?9 q4 x
( }6 b' G6 a3 K 从传播观点看,海报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为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最理想的方法一定是撷取当时最为流行、最为典型,因而也最具吸引力、号召力的文化符号来作为海报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海报在某种角度下可以说是某个历史时空中文化精神的集中显现。日站君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海报设计师是怎么通过六招套用平面基础(干货)进行海报设计的。
% ^. x% A. }! V6 T% }. W# {
, ^) V) A2 b7 z2 k
$ D* B$ H6 [( p: y: r3 X, C5 ~+ S第一招8 g2 t. G( K3 _% l2 ]
点、线、面
# \" y1 H l7 F [/ a) I( \ 首先看套用“点”、“线”、“面”进行视觉构成的海报设计,这是最常见的海报设计手法,也是一些基础视觉设计的海报作品:
0 F7 P1 a+ B3 M, N
1 Z% g* _, l. a$ R/ D4 J( W$ h3 f
4 v2 M1 H3 c0 x. @, Q5 N$ `1 J) P |) @' e( i
5 C9 _! N1 |9 J. a" u5 t5 O
0 X. ^3 ~2 q! Q8 F7 ~% I( Z" v) o
: q' k( _7 Q$ W5 }* H1 m& J; X; X# j- w& p% i, D
5 E1 P6 F; {5 ~3 D1 t) H {! _' j
怎么样,是不是根本不复杂?一眼就能看懂海报当初的设计思路?是不是感觉自己也可以做的比它们更好?是不是瞬时间感觉日本的海报设计没有那么伟大了?不过,可不要低估日本设计师的水平哦,功夫可不仅仅是这些呢。
( v+ t6 q$ r1 [' \
5 C, {% r# g1 v# @) {
4 M9 l; p; S5 N5 o
9 u1 F8 }% A3 B
, E/ w$ ^, ]7 L9 Q
* n: } i% O6 h1 }$ E! x) h% Y( t7 E i$ E8 h
第二招4 R, Z% M$ D( r) q0 V7 ~
特异
: ]# r9 i4 `* n 我们再看下一组海报作品,这组海报作品运用了基础平面设计中的“特异”(即在一个完全相同的视觉元素中突然出现一个不一样的,那个与众不同的,就是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3 h( ?4 K, l! y
; Z* @3 s; e$ k% G1 f% h: |
# Y( g- L: P' h- e, G. E
2 d7 e& V8 i; f# a& V3 `2 _
2 H. y! I, n* ?1 }$ L; R( L! f/ ]& @/ k+ F/ n3 v
: l& E; Y7 Q# k- x! J& }) ]
第三招
) s: I2 i. c: y" R& X% Q0 w& _ 重复! Z9 y1 E0 q$ D1 X
当然还有简单的“重复”,大家可别小看了重复,看作品之前,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重复的作用: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的巨大作用。
1 N% k6 X+ Y) B! z9 o6 r. ^: q! V
9 s" i* K/ A" W' Q5 b% L {9 W8 j7 K
5 l1 K/ Q: U1 Q- \ k
2 L9 h# Z% m$ }4 u 在视觉上如果大家大家体会不深刻,那在文学上大家肯定不陌生,举个栗子:“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间隔反复);"岸英!岸英!"(连续反复)。让我们欣赏一下“重复”的魅力吧!
2 |$ S. s# D4 I1 D
. n& C' ^! E4 s8 Y; m
+ h( ? y; h8 Y, ]# F) p6 i- y+ V
5 Y5 u0 H" ^+ p
% G1 y' o- K5 H
% c) z/ x4 B( X# r
$ j2 b7 s, Y$ {, D( m- X 第四招
, T2 `8 _) B6 _- o 渐变与发射
. n" j$ G# y, V! [ 下面一组是“渐变与发射”,渐变的作用是增加画面的感觉,渲染画面的色调,对,就是这样柔美的、清新的。
R9 v. W. g9 }+ W8 w! p+ W+ Y% S2 j' J
% G% n. O5 ^* ~6 p
* n! Y* }, h6 W
1 J% s" ^0 A5 B# O) y, a4 W6 i; R$ l( q; T
* X5 O# J3 {' {, U$ G; j+ ^- M
第五招
; S- D- m- C" h 肌理" ^' e/ \8 N9 j" s7 [3 h1 o/ [6 ^9 t
“肌理”作用则是顺畅、平滑的肌理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流动、变化的肌理给人以运动、生命之感,它状物传情,强化主题,在追求艺术个性和现代精神特征艺术功能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 u/ _. `& N5 \- c |
: @3 @$ N. @0 Q; b
' ?7 q4 K& ]8 q+ n" ^* z) N) B& G5 u. v7 Q5 g0 b
, A {& q- r9 H. N& t, h6 I
- U$ N8 w* r4 i( ]9 |
8 ?1 ^* k( e3 |
: ^3 a- g4 G9 I$ y( U
* E, l" q8 Z- {4 a$ s' | 第六招
! k4 h$ C% j g% {: r 正负形
2 ]5 O) A4 L4 g$ c% l1 s “正负形”它们的特点是正负形是一种艺术图案,它可以给人以幻觉,使人产生两种感觉形体和空间是相辅相成的,互不可分的。一定的形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体积深度便具有了空间的含义。2 |8 l Z7 g/ i a" M
- e7 p' L. B4 s& @# @' K9 \
7 c) u2 ^5 @' h" `! R$ O) F' p; e0 l3 V% L" S0 l
: x# h2 Q/ E0 A& G% k o
# N* j6 o* t* ], g! q! y
2 h/ {1 S. g; w: W0 P
% B5 `$ Y/ T2 E1 C
9 t: k6 z; L* \7 ?* [( n4 g
对于平面性的那种从容不迫的传统感性,使得日本海报设计能有别于西洋设计风格,和服、包裹布、折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中日本人对平面的喜好都时有流露,作品几乎都采用朴素得近于古老的叙述方法平铺直叙,没有阴影的平面表现简洁单纯,平和中却有无尽韵味。
/ E' b0 w+ Y6 n i4 ~5 B- r' W0 b! B1 a& G5 q
! w" `# Q; g' K- k& b2 S" t 这种以朴素的内容和比内容更朴素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美学新地,不仅在20世纪初对欧洲印象派画家们产生过影响,也直接成为了以后现代日本海报设计表现的根本特点。
0 x1 Z, L5 y3 `
6 n0 F! K. Q! U
. ~% o; V7 P* l+ m0 ?1 H
. o8 w& E8 V% T8 h. E j: c# Z4 n
/ r, @6 K0 R7 O6 ^
4 D; `; d [2 g$ H& T' y
/ i' b6 |; |$ A* c. O- O 在对日本海报设计风格形成的经验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没有任何形态和色彩自身能够自成体系,而是所有形态和色彩在同一感觉的功能结构中各显其能,共同发挥作用。
0 w4 r* C n4 ~7 Y" C- K 从本质意义上来讲,艺术仅仅是某个局部的意义,但是,对现实的观察的方式方法对艺术却起着决定性作用,观察方式超越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在一张设计成功的海报上或在一台设计成功的机器上看不出两个不同,仅是同时代的产品而已、美是以“自然性”为基础的。$ |+ g& q9 E+ H X% S4 N/ b
7 x) a8 L2 b3 o' [" E/ c
- q$ Y3 i0 H1 e# t6 w% [! {# X$ i! W; s5 y9 {$ N% i R: j& h0 I
6 t- {& h* K# u% b% i7 a
- s0 f1 S6 I% g6 n
: v6 m' R+ ^$ h6 P& n' S
) W% L* f: Q" _* ~" N: C* Q
1 u+ p4 }4 x2 V8 R% x2 t) [ n$ t: Q2 a3 J$ T
+ e8 X3 Y. w# D# _1 n* M T
# r7 {: z) a+ P2 o0 R9 [ }
+ J2 I$ ^1 l' f* g- S$ \3 R" ?1 b' |8 O" Y
! p! w3 x% i, ~: }/ W& T
以上不管是任何形式表现的海报,处处透露着一种清爽、舒适、平静的视觉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日本出品,这已经成为日本人很独特的设计风格。7 `# E9 {8 G- x( b$ s' w2 c' a9 b
让你看惯了花花绿绿的设计时总会想起去翻翻日本的设计。细细品尝那种舒适感,找回那一份安详和宁静…… 这也许即是我中意日本设计的一个原因吧,当然,也离不开日本设计师如上所述的真功夫,如果充分理解,又处理适当,你也可以做出这么美的海报作品哦。1 L' ?3 m' a d2 s
L: Z: u. B, y' T4 q" n3 V6 `5 w( c( e( I$ L, [
2 b% u) p3 Y! Z2 s- q" D
7 |8 Y" q0 k- m2 H/ I& r5 `4 M+ Y% U. r/ u# Z- B5 ?2 u! U
$ x' C- k D! v, p& }+ S" ^0 y% @6 ?8 ?7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