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我老周是个怎样的老板,我也许会回答:很“淘气”,比如,毫无征兆地突然在年会上宣布拿出10%股份奖励给员工,差点惊着小伙伴。
所以,我想,老板年少时也一定很淘气,看了上周五的《遇见大咖》节目,发现果然是。那么,淘气的霸道总裁是如何养成的?
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PS:本文来自今日头条自媒体时尚科技。
你有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也许是有些偏科,或者非常淘气捣蛋,也或者不合群,对于这样的孩子,许多家长非常头疼,担心孩子成绩,担心考不上大学……
但是不是孩子都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得做乖宝宝才可以?只要孩子淘气就没救了?面对顽皮淘气的孩子,该怎么教育才能使他们“浪子回头”?也许不需要,最新一期央视二套《遇见大咖》节目中,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也曾经是一名不安分、偏科、淘气的孩子。
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来看看,如果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不安分,该如何教育。 容忍那些“不太正常”的孩子
通常我们都会觉得,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自控力很差,学习肯定也不好,难以成才。事实上未必如此,有一项研究,它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幽默,有的人严肃,这些人的学习好坏纯属偶然。
事实上,真正能影响成绩的,只有一个:自控。所以有的学生成绩好,是因为他能管住自己,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做作业。而自控则需要意志力,然而实验证明,意志力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
所以当在某些方面上投入过多意志力,在其他方面的意志力就被削弱,自控能力就会比较差,比如有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会不善于社交、有的不善于运动,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则极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拔尖的特长。
以周鸿祎为例,高中时期的周鸿祎语文和英语成绩很一般,但是那时他已经会用电脑编程。上了大学之后,周鸿祎沉迷于计算机技术甚至自己创业,但与此同时,他却逃课、找人代写作业……传统意义上,这不是个好学生,也可以说不太正常。但实际上,是他更多的把自控、意志力应该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了。
也许,就是看到了周鸿祎的这种意志力偏向导致的“不太正常”,周鸿祎的大学导师李怀祖教授对周鸿祎一直保持宽容心态,即便周鸿祎没有给导师干活、逃课回老家创业,最后李怀祖教授也让周鸿祎顺利毕业。
周鸿祎在节目中也讲到,如今的社会,培养了很多正常的学生,但要创新,要容忍很多不正常的人。作为家长也一样,从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而不一定非得追求孩子做个五好学生。
兴趣,决定发展空间
那些“不太正常”的孩子,通常都会有自己的兴趣与关注点。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大了,因为兴趣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谁能坚持下来。
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要能够正确进行引导,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周鸿祎的高中班主任对待淘气的周鸿祎一直很宽容,没有批评,而是进行引导教育。知道周鸿祎热爱计算机,便就势引导,这也决定了周鸿祎的未来。
高中时开始接触计算机,周鸿祎对电脑爱不释手,但他并不是拿电脑玩游戏,事实上,高中时的周鸿祎已经会用Basic语言编程了。所以,虽然很多人觉得学计算机语言不容易,但周鸿祎学的特别快,还帮老师编程课程表的程序。由于兴趣很高,所以高中时段,周鸿祎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计算机上。
但也因此,周鸿祎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对周鸿祎以后的成长影响巨大。比如,高考之前,周鸿祎拒绝了多所知名大学的保送机会,就因为这些学校提供的是非计算机专业机会,直到西安交大出现。
名校提供的保送机会对许多学生会是一种激励与刺激,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会有学生愿意为此屈从。但这种刺激只会是短期作用,不可持续。也许可以坚持一两年甚至大学毕业,但他们一定无法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而周鸿祎之所以能够在计算机领域、互联网领域获得备受关注的成绩,这与他高中时锁定了个人兴趣不无关系。而这背后,家长的支持与老师的引导,应该说有很大的帮助。
天赋来源于专注与坚持
没有兴趣,任何人对事物都难以有持久的关注,更别提深入的了解与学习。但仅有兴趣,如果不能专注,不坚持,朝秦暮楚,也难以获得成功。我们总爱把别人的成功定义为别人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但我们往往看不到天赋背后的专注与坚持。
周鸿祎对计算机、对编程、对产品都有超乎常人的兴趣,也许有人会觉得编程枯燥无味,但对于感兴趣的他来说却乐此不疲。高中期间,他常常把别人旧报纸上的程序范例修改一下,输入到电脑里做实验。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你能不能在电脑前坚守十几个小时只为解决一个问题?据周鸿祎透露,自己编程的时候,除了吃饭喝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即便别人在边上玩游戏、看电影,他也可以完全无视。
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区别往往都会在这种日常的坚持与专注上,一万小时定律里说,成为顶尖高手的确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每天练3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后来周鸿祎成为产品经理也一样,兴趣让他时时刻刻保持产品经理的思维,专注于用互联网产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节目中有个片段,在某次大会上,台上一位美国专家在做演讲,聆听间隙,周鸿祎在自己的讲稿上写下了几个字:“同声传译APP”。周鸿祎表示,由于同声传译设备价格比较贵,所以现场往往没办法给所有人都发一个,因此他就想,如果做一个APP,每人装个,用手机来做同声传译就可以解决了。
这是周鸿祎作为产品经理的典型表现,当时记者问他是不是生活已经完全互联网化了,周鸿祎认为这跟互联网没有关系,他认为这是做产品的思路,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去思考,能不能改善、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把生活变得更方便。
跳出舒适区,时刻保持不满意
如果有了兴趣和坚持,也许就会有不少人会小有所成,比如进入一家不错的公司有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或者自己创建了一家公司成为一个成功创业者。
但有很多人往往容易就此止步,满足于现状,开始享受生活。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是人进步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的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当人们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对一些事情驾轻就熟时,其实应该转入下一个困难点。但往往有许多人就会一味沉迷于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进入新的学习区,就会阻碍他对新技能的学习,他也就可能逐渐丧失竞争力。
周鸿祎在节目中说,自己有时候“有点控制不住愤怒”,对团队不好的表现会展示出愤怒,有时候会“让团队不知所措”。周鸿祎的这种愤怒,恰恰是因为他“恐惧”舒适区,因此他对自己和团队,永远处于不满意的状态。所以周鸿祎说,他常对产品永远不满意、对市场宣传永远不满意,甚至对文案也是永远不满意。
这种不满意也促使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对于普通人也一样,可能周鸿祎这种时刻不满意是在大的公司发展上面,但对应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就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满意,所以不断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成为一群人之中的佼佼者。
结语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兴趣,也许这个是不可左右的。但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或者引导孩子找到感兴趣的,并坚持到底,这是家长可以做的。
周鸿祎也终于承认自己脑子没有情商了
2月29日消息,360董事长周鸿祎日前做客央视财经《遇见大咖》栏目时透露,智商跟情商都高的很少见。 “大家认为我不是情商低,我的情商都是负的。年轻的时候我不觉得情商低。”
周鸿祎说,由于这种脾气暴躁也好,或者这个城府不够深也好,360确实曾经和很多公司特别是巨头发生过这种冲突。 “我觉得也情有可原,但这两年我觉得我已经改善了很多。我基本上不公开地骂人了吧?!”
《遇见大咖》评价周鸿祎,称周鸿祎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喜欢他的人是真喜欢,说他真性情、不装;不喜欢他的也是真不喜欢,说他爱挑事、口无遮拦。
前不久,在2015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酣睡的周鸿祎遭遇雷军的一个眼神,因为两人在手机等多款产品上的激烈竞争和微妙关系,一张照片,被大家玩出各种花样。
周鸿祎说,要按小米公关部的观点是“我碰瓷他们雷总了,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我可以在旁边装睡觉,但是我没办法让雷军用那种眼神看我的。”
采访实录 史小诺:我看你那个互联网大会的照片,那会传得特别火,我就觉得你心理素质特别好,就是随时都能睡着的感觉。 周鸿祎:因为当时台上的讲话太无聊了,所以我就睡着了。
我没办法阻止雷军用那种眼神瞪我
史小诺:你跟雷军挨着坐的,当时?
周鸿祎:中间本来还有一个人,后来那个人离开了,就变成挨着坐了。这我确实很无辜,这肯定不是特意安排的,这真的是无意中照的。
要按小米公关部的观点是我碰瓷他们雷总了,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我可以在旁边装睡觉,但是我没办法让雷军用那种眼神看我的。
史小诺:那个性格在照片里一览无余了,就觉得你心特别大,好像就没有什么烦心事。
周鸿祎:还行,我就说,我就跟你讲,就是说人都会焦虑,也会紧张,因为大家是一个正常人,你生物学本能。但是最重要的是你面对这种紧张和压力,即便你焦虑的时候,你要学会去排解,你要学会去把这个东西能够消解掉。
所以我也经常讲,我说其实勇士和懦夫在战场上都会感到恐惧,唯一的差别就是勇士能不能控制这种恐惧,不让恐惧控制你。
史小诺:那你觉得你现在就OK了吗?学会这种方法了吗?
周鸿祎:我觉得我现在面对压力还可以,因为我经历过很多东西,但是我现在唯一还是有点控制不住愤怒,就是我还会对团队不好的表现表示这种愤怒,当然这种愤怒有的时候确实可能会让团队不知所措,所以我在想,我可能怎么去控制这种情绪?
因为我花比较多时间在看他们做的产品,所以我对产品永远是不满意的,我对市场宣传永远不满意的,甚至我对他们的文案永远是不满意的,我老觉得为什么达不到我的要求?可能也因为是这种不满意是一种动力,但是也会给别人强大的压力。
如果有一天,人们在回顾当年我在互联网里做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产品经理。我永远的梦想是做一个让用户能够惊艳的产品,改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创新文化最反对等级观念
史小诺:我看公司上下都叫你老周,叫周总吗?
周鸿祎:有的人会叫,我们也没刻意的去要求不要求。
史小诺:是还是不太喜欢叫总吗?是你倡导的一种公司氛围哈?
周鸿祎: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创新文化其实最反对的是一种等级观念,比如说层级高的人或者级别高的人,他可能说话就更有份量吗?
其实在创新的文化里是不对的,大家应该是比较平等地交流,所以我们还是一直比较反对叫什么什么总,你上面一叫周总,底下就会出来一大堆什么赵总、钱总、孙总、李总的,就全公司都是总了。
企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创意
史小诺:10%的股份拿出来作为激励员工,这个源头或者这个想法怎么产生的?
周鸿祎:我希望能让他们不是觉得在这个企业里仅仅是打工,他们真的能有一种合伙人的感觉,他们也是这企业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运气好,这个企业将来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回报,那不光我的投资人得到回报,那我觉得至于我的这些合伙人,我的这些员工也能得到回报。
而且如果更深的来说,从今天来说,企业发展特别在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还是人,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人的创意,其实钱不难找的,对吧?
我也很感谢很多股东给借了几十亿美金给我,那他们这个钱希望未来得到几倍的回报,同样为什么,其实真正创造这些价值团队为什么不能得到类似的回报?我是比较简单的想法。
史小诺:我看您书里说,把他黑白两道人全都得罪了,有人还说要杀了你,但是我看您出来好像也没带保镖什么的? 周鸿祎:当时我们做免费杀毒时他痛恨我,天天骂我们,中国人有很大的黑色产业链,像黑客啊,或者是那些天天在网上盗帐号的也很痛恨我,因为有360就给他们增加了很多麻烦。
我的情商都是负的
周鸿祎:智商跟情商都高的很少见。
史小诺:您觉得您自己的情商不高吗?
周鸿祎:非常低,大家认为我不是情商低,我的情商都是负的。年轻的时候我不觉得情商低。 史小诺:难道你不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吗?
周鸿祎:中国有两句话,一个叫三人成虎,一个叫众口铄金,但是反过来说我觉得有争议也未必是坏事,我觉得所有的企业家都变成了高大全的完美人物,都变成了道德圣人或者精神导师我觉得也未必是好事。
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对吧?所以我觉得有些人活得很累,他们都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他们努力要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那就活得很累。
我是觉得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一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你去做事情,你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而且确实这十年来我们360做了很多的用户,很好的事情。
但是尽管可能由于年少气盛也好,由于这种脾气暴躁也好,或者这个城府不够深也好,我们确实曾经和很多公司特别是巨头发生过这种冲突。
所以你在中国的文化里,你一个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的人,大家是不问对错的,更多的就认为说你肯定有问题。 所以带来一些争议,我觉得也是情有可原,但这两年我觉得我已经改善了很多。
史小诺:你觉得你改了什么? 周鸿祎:我基本上不公开地骂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