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公开表示,中国软件产业只是“表面繁荣”,缺乏真正成功的软件公司。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软件产业收入超过5.5万亿,占GDP的6.65%,规模上已经达到美国软件产业收入的一半。 但徐直军认为,从软件产业链的视角来看,中国软件产业缺乏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业软件等,软件公司大多在应用层,且未形成独立生态。 普华永道 2016年的全球软件公司100强排名显示,主攻通用软件的中国公司里,仅东软集团(600718,股吧)排在第80位,但东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造成中国本土软件公司难以壮大的原因有多种,徐直军认为,核心原因之一是国内客户不接受国产软件License(许可证)+软件年费的模式,导致中国软件公司难以长期投入,但随着云计算时代到来,软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即SaaS模式,软件即服务),以订阅方式按年收费,会是中国软件企业突破旧有商业模式的新契机。 他认为,如果政府和企业在购买软件的时候,采取云服务的方式来购买,中国软件产业一定能开辟新的市场,诞生成功的全球化软件领军企业。 SaaS并非孤立存在,SaaS之下还有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两大层级。目前,全球软件公司正纷纷向SaaS转型,亚马逊、微软、阿里、华为等公司正在争夺IaaS层机会。 云计算是IT产业重新洗牌的历史性机遇,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SaaS厂商之间、IaaS厂商与SaaS厂商之间,各方关系微妙,竞合不断。
深陷“定制化”泥潭
软件分三类:第一类是嵌入式软件,软件和硬件捆绑在一起,软件的价值主要是通过硬件来实现,华为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于此;第二类是纯软件或者通用软件,它的价值实现方式是两种,一种是通过License+软件年费的方式来实现价值,现在是IT产业的主流模式,第二种通过订阅的方式,SaaS(软件即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价值;第三类,是互联网的后向收费模式。 上述模式中,第一类嵌入式软件以及第三类互联网模式的软件收费模式在中国都发展得比较好。但第二种模式在中国“发育不良”。 国际软件巨头如甲骨文(Oracle)、SAP等在产品层面优势明显,又打造了独立生态,License+软件年费的收费模式得到全球客户的接受。 收取年费的方式对软件产品型公司很关键。软件是有生命周期的,开发好的软件交付给客户之后,软件公司还必须维持一个开发团队,持续维护软件版本,这其中的投入很大,仅靠产品license一次性收入是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的。 “我们公司内部经常很羡慕甲骨文、SAP,每年一开门,一半的收入就已经有了,但是中国的软件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徐直军说。 国内客户不太接受国产软件“License+软件年费”的模式,尤其不接受软件年费,导致国内软件公司长期以来只能将商业模式调整到基于软件定制的模式,严重制约了整个软件产业产品化的发展。 “中国软件产业全部转变成一个定制产业,一个项目几百号人,这几百号人做这个项目,一直做到(项目)死亡,没办法把所有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形成套装软件,只是解决了就业,形不成竞争力。”徐直军说。 华为深受其苦,该公司一个软件业务部门每年20亿美金收入,投入两万多人,处于不断接项目不断定制人均产出却并不高的状态中。 此外,本土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的缺失,也制约了中国形成完整软件产业生态。 考验持续服务能力 新兴的SaaS本就是软件产业里的新趋势,老牌软件巨头甲骨文、SAP,以及国内的用友、金蝶都在致力于将产品彻底“云化”,向云计算转型。而SaaS服务按需使用、按年订阅的收费模式,天然地帮助中国软件企业解决“收不上来软件年费”的苦恼,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如果政府和企业在购买软件的时候,采取云服务的方式来购买,这个新市场将诞生成功的全球化软件领军企业。”徐直军说。 但与传统软件销售显著不同的地方在于,SaaS不是一锤子买卖,它的初始订阅成本很低,一个客户持续订阅通常要超过三年以上才开始给SaaS服务商带来利润。 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应用软件业务总经理潘杰君曾告诉《财经》(博客,微博)记者,他们现在不关注销售拿了多少单,而是关注有多少单可以续单,因此要求销售及服务人员最多半年就要见客户一次,了解客户状态,提供解决新需求的方案。 由于中国软件公司在技术、人才、市场等多个层面明显落后于外国公司,企业软件的壁垒又非常高,多位从业人士表示,即使出现了SaaS这条新赛道,中国软件公司要挑战国外软件厂商的地位还是很难,未来五年有机会出现亮眼的本土SaaS厂商,但整体上不会有显著的格局变化。 此外,SaaS只是云计算生态中的一个层级,就像过去的软件运行在硬件设备上一样,SaaS要跑在IaaS和PaaS之上,一起向用户输出整体的IT服务,IaaS/PaaS层发展状况也决定了SaaS的扩张速度。 阿里、腾讯、华为、UCloud,以及国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正在争夺中国IaaS市场。市场咨询与调研公司ID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中国IaaS厂商排名前五的玩家分别是: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天翼云、金山云,以及UCloud。 吸引SaaS厂商入驻,完善自己的云生态是当下IaaS厂商的重头工作之一。 例如,甲骨文与腾讯云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阿里云则与甲骨文的对手SAP紧密合作;“后来者”华为云打出的口号是,要打造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黑土地”,并且提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以实现中立)”的“三不”原则,用友、猪八戒、拓维、中软国际等软件企业已在华为云上在开发部署和运营它们的SaaS。 但SaaS厂商,尤其是国内的SaaS公司不会单独绑定某一家IaaS厂商,而是采取多云战略,进驻多家IaaS平台。 对IaaS服务商而言,基础工作是扩大规模并打造全品类的基础云服务,以满足各类SaaS对云基础设施的差异化需求,但目前更关键的任务是与SaaS服务商共同撬动政企市场快速做大蛋糕,公有云服务提供商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公有云厂商都在主攻政府市场。 ID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为5.5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18.25亿美元,2015年-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