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新规”已经实施一个多月,有人已经习惯规规矩矩地明示“广告”字样,也有人还在继续遮遮掩掩。“软文变硬”让很多运营小伙伴担心:吃“软”饭的好日子恐怕一去不返了。真的是这样么?
这世界说变就变 "一言不合"后面会跟什么动作 无法预计 想以不变应万变 只有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互联网运营者来说,广告绝对是个好东西,但是打广告的心情那是相当矛盾、相当纠结:又要拥抱金主,又要保证用户体验不受影响。为了让用户点击广告,很多运营者是连哄带骗外加奖品勾搭,在文字包装方面是绞尽脑汁。 前段时间,互联网"广告新规"明确要求:广告内容必须在显要位置标注"广告"字样,这事把一些互联网运营者搅得心烦意乱,无论是PC端网页还是手机朋友圈,一时之间,被各种"广告"标注方法刷了个屏。一些资讯类的APP表现得中规中矩,比如这个:
还有这种,明摆着在广告位上发布的、任何人都不会误会的内容,也特特地标注广告字样,竟然有莫名喜感。
还有这种,该小编一咬牙改名叫"广告"了,开辟了作者栏的新属性。
好想看看这个内容打的是什么广告 以前是段子玩广告,现在有种广告玩段子的感觉。虽然有欢乐,但是还是能体会出运营者夹杂在其中的焦虑。本来嘛,软文的"软"就在于不显山不露水,让用户猝不及防地吃下一颗安利,还给你叫好。可是,当软文挂上明晃晃的广告标签,江湖上还有"软文"这回事了么?当用户明知道标题的背后是一则广告时,他还会点击那个标题吗?
如果云~~知道~~ "硬"要求是好事 问题的答案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依然会为想看的内容贡献阅读量。 实际上,相比一个月前"新规"刚实施的时候,眼下的网络"吃软"还是"吃硬"的问题已经没那么热闹了,别看很多文章打上了广告的标签,但是正文依然是弯弯绕绕、逗趣耍宝的"软文",所以,我们要回想一下,软文的出现是为了什么?是这个世界不让打硬广么?是软文不需要商家掏钱么?不是啊,是因为它好看,是因为它对品牌宣传有利,优秀的软文有它存在的价值。
对于擅长制作优质内容的运营者来说,"新规"是好事,任何领域的"游戏规则"都是为了游戏更好地进行下去,优胜劣汰。毕竟在软文的江湖里,品质不一,良莠不齐,更别提还有节操尽碎的家伙。比如,有篇推小游戏的软文说爹妈因为这游戏闹离婚(这是什么思路?);比如,某个说"竞价"机制的伪干货文,硬套在一个年轻人艰苦创业的辛酸故事里…… 可能每个人对"软文"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在运营君看来,耸动的标题+胡说八道的故事逻辑真的不能叫软文,有工夫整这么个东西,还不如直接上个硬广海报,一方面给用户们一个痛快,一方面也避免让自己成为瞎了一锅汤的臭鱼。如果想靠歪门邪道赚点击,不如赶紧把地方腾开,让正经人美美地打广告。 罚款也好,限号封号也好,"硬要求"可以砍掉一批混水摸鱼的人,对于辛苦打造内容的运营者来说,生存空间会变得敞亮些、干净些。 广告无罪,质量说话 企鹅智酷9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报告显示,广告在新浪微博营收中贡献了最大的比重。而且,有51.5%的用户不介意广告的形式,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商品就不排斥。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不管是软文还是硬广,用户对广告是有需求的,关键是广告提供的信息要有内容、有价值。想做到有内容、有价值,运营者必须诚意和创意两手抓。
那些让人失望、反感的广告,内容往往注水太多、空洞乏味,甚至是带有忽悠和欺骗性质的。有些"假软文"还来来回回强调"我们不是广告啊不是"。 真正厉害的软文一般都这么整:从前啊……然后啊……突然有一天啊……哎呀你看我在打广告呢。这是诚意。 也许还会这样说:你看这美人脸……你再看这美人手……你还得再看看美人的指甲,嗯对,指甲上画了一整套小黄人儿,连发型都跟电影里一样一样的。你以为我要说美甲广告?不是啊,我要介绍一款拍微距超牛的微单相机。这是创意。 其实,"新规"对很多名声在外的运营者来说,影响不大,很多账号对自己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熟知的很多段子名家、软文高手甚至公众媒体在"新规"发布之前就主动挂着"广告"、"推广"的提示,一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自信,一方面传达一种负责与服务的态度,这谁能不喜欢呢?
就是这么自在 让打广告成为一股清流 段子要继续写,广告也得认真打,当然还是要顺应"新规"做一些变化,毕竟,"广告"的名号一亮相就扔出去了,那种看到文尾才明白"这是广告呀"的心情不会有了,更加考验文字和策划本身能制造出怎样的吸引力。 现在,我们明白擅长软文的成功大号并不会被"新规"围困,可这样的大号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平凡而努力的运营者来说,既不甘心被"新规"淘汰,又担心前路更加艰难,另一方面,一些实力有限的广告主也很难高攀大号,更寄希望于经济实惠、实力处于中游的运营者,那么,如何制造双赢的局面呢? 1、扎实的专业内容
把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领域做得更专、更足。在运营拍档的后台数据里,知识类、汇总类的文章最易被收藏,说明用户对"专业"的需要和尊重。"专业"不但是对用户服务最有价值的服务,运营者也可以用专业树立自身形象,扩大专业影响力。定位精准的用户群自然也会引来对此有所期待的广告主。比如,一个提供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账号,随便发个心理测试都会得到广泛的关注与传播,可植入的品牌类别很广泛,来个理财产品,就做理财心理测试,来个汽车品牌就做个专注力心理测试,毫无违和感吧? 2、有趣的故事 做运营、推品牌,哪个环节都少不了讲故事,这可能是被强调次数最多的方法论了。可惜啊,最常见的事也最难做好,最考验能力。说不好故事的运营者或许太过注重故事本身的精彩,而忘记讲故事的真正目的是输出价值观,输出理念,故事的背后应该是人性的交集,是文化的认同,明白这个才知道怎么讲好故事,而不是只顾着天马行空、脚不沾地的创意。看看同道大叔、吾皇万睡,说的都是身边事、身边人,平凡而真切,有趣又可爱,通过对世情的捕捉与提炼来传达自身的价值。
3、发挥原生广告的特点 原生广告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儿,具体概念尚未有学术上的定论,用大白话说,就是用平台特有的属性和形态打广告(这是谁家大白话),比如,在微博上这广告就是一条微博,在instagram 上就是个图片,在新闻客户端里它就是一条新闻,在游戏里它有可能是一瓶血药。原生广告强调内容的价值,不只是传达广告信息,不破坏平台页面的和谐,它是用户愿意主动触摸、分享并乐在其中的东西。 在运营君看来,这应该就是软文的最高境界吧,完全没有植入的痕迹,好像原本就长在那里一样。
他们一没图了就把我们扯上来 好的软文其实需要"过硬"的功底 # _8 C( X6 ~6 t& x!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