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黑宽带”“黑宽带”乱象丛生
由于“黑宽带”乱象丛生,且没有监管标准,为了规范民营宽带运营商并引民资进入宽带入网业务,工信部在2014年底宣布将为民营宽带运营商发放试点牌照,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工信部颁发民营宽带牌照只是市场准入资格的给予,并不能真正抑制“黑宽带”行为,若要在真正意义上治理那些非法经营者,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相关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同时传统运营商和消费者也应提高对“黑宽带”的警惕性。 引民资入局 最新数据显示,自2014年12月25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启动民资进入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以来,目前已经有60多家企业拿到了试点牌照。
据了解,民资进入宽带市场,是国家自上而下推动“宽带中国”的必然战略。此前,宽带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掌握在传统电信运营商、驻地网运营商以及无数ISP(增值服务提供商)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万多家小型宽带服务商。不过,驻地网发展多年其实一直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这些企业做宽带接入业务有些“擦边球”的意味,获得试点牌照后,提供宽带接入业务才会“名正言顺”。
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关于北京地区开展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有关事项的通告,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的申办条件包括以下几点:申办公司必须为依法设立的民营公司;认缴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获得跨省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许可证(经营范围含北京地区)或北京地区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许可证,并实际开展业务运营满三年,且年检结果为合格;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提供近期3个月的北京市社保证明。 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宽商智库民营宽带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透露,目前民营宽带试点已经开放到62个城市,有60家企业获得了超过120张试点牌照,牌照发放时间将持续到2017年底。 据邹学勇预测,到民营宽带试点牌照颁发结束,大约会有100多家民营宽带获得正式牌照,获得正式牌照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就摆脱了“黑宽带”的名称,但是剩下的那些小企业依然是无照经营;在民营宽带试点牌照颁发过程中,为了争取得到牌照,有一些小企业采取了联合组成大公司一起申请牌照的方式,也有一些企业选择依附于已经获得牌照的大公司。
不过,通信专家项立刚指出,颁发民营宽带牌照并不能真正解决“黑宽带”的问题,“黑宽带”之所以被称为“黑宽带”并不仅仅在于没有正规牌照,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上欺骗消费者。就像不少消费者经历的那样,付的是10M的钱,享受的却是2M的网速。工信部颁发牌照只是给了这些民营宽带一个营业的资格,但为了利益这些商家还是会继续采用分接网络获取暴利。
监管合力才能净化环境 既然现有制度无法根除这些“黑宽带”,项立刚表示,必须由国家的相关执法部门对“黑宽带”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取缔,同时,消费者和运营商两个方面也要做些预防措施。首先,监管部门应强力打击违规现象,主管部门不应在事件发生之后再去处理具体事件,而应出台严格的整治措施,另外可以提高“违规成本”,让民营宽带运营商“有贼心没贼胆”,当然,这就需要各部门加强管理机制,城管部门对小广告等要继续打压;工商部门则应加强对广告内容的监管。如果缺少严格的监管,即使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也难保证这些二三级民营企业不玩出什么猫腻。
其次,消费者要养成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能轻信街边小广告、小卡片宣传的宽带服务,尽量选择正规的具有宽带业务运营资质的公司,切不可一味贪图便宜选择一些不知名的山寨公司;同时当有电信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工作人员证件,避免上当受骗。
此外,传统运营商应该在与民营宽带商和代理商签署协议时明确标明“禁止分割入户”,并加大对“黑宽带”的检查,一旦发现这种行为,要立即切除带宽服务;同时,应该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谨防宽带被私自出售的现象发生。造成了对社会治安的破坏。
广州城中村"黑宽带"调查
城中村经过整治后,乱拉线路的情况大有好转。 李细华 摄 对于广州城中村来说,“三线”乱拉、光网落后现象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不但有碍美观,更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整治势在必行。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广州各大城中村架空管线如“蜘蛛网”般乱象丛生背后,其实是“黑宽带”的野蛮扩张,甚至一个城中村“盘踞”了近四十家“黑宽带”。天河区的车陂村正式向“黑宽带”宣战,仅2个社区就剪除各类铜芯线50多吨,棠东村则率先在全市完成整条“村子”的“三线”整治,覆盖近10万用户,疏理“三线”近100公里。城中村的居民们纷纷感叹,以前是巷道遮天蔽日,常年不见阳光,如今是终于“见到了天”,村集体物业租金收入也提高了近30%。
A 隐患 近四十家“黑宽带”盘踞城中村 每月几十万暴利 今年60多岁的潘伯是天河区棠下街道棠东村“土著”,他见证着棠东村的发展变迁。随着一座座握手楼拔地而起,大量的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村里。最近五六年,在握手楼的狭小空间里,盘织交错着网线、电话线、电视线,整个巷道遮天蔽日,常年不见阳光,将村里的“一线天”也严严实实挡住了。
潘伯介绍,村里有很多“黑宽带”经营者,他们一般从通讯商那里买来流量,然后租用一个小房间作为“机房”,经过一个大的路由器分到每一个点,每个点的铁盒子再分到每一栋楼的白盒子,里面放置一个路由器连接到用户。 这些经营者打着低价的旗号,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他们就要在每栋农民房的外墙上钻孔,把路由器盒子钉在上面,然后从这些“机房”内拉出网线,通过盒子连接到每栋农民房。
潘伯看见有人在他的房子外墙上打孔、钉箱、布线,他曾经试图去阻止,认为这有消防隐患,反对“黑宽带”布线,但随后被“黑宽带”老板带人威胁。与此同时,正规的网络又不愿意进入城中村市场,他最后被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展到鼎盛时期,光棠东村就有近40家“黑宽带”。
南方日报记者又走访了广州各大城中村,发现如蜘蛛网般的线缆在广州不少城中村的握手楼中间确实随处可见。一般线缆高约两米,粗略计算,多的地方至少有一百余根线缆,少的地方也有五六十根,被分成几股扎在一起,有的环楼而抱,有的则从最高楼拉扯到一楼,纵横交错。
车陂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亚平介绍,在城中村的“三线”整治中,存在不少困难。原有的缆线分属于电信、移动、长城宽带等十几家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以及附属的大量二级、三级下线机构,尤其“黑宽带”、“私拉线”猖獗,每个城中村多达几十家“黑宽带”,市场正常秩序无法形成。
而且改造工作涉及大量的用户,数量集中且需求各异,而城中村内的通信设施架设一直以来属于无序状态,村民和租户不理解“提速降费”的优惠政策,仍然习惯于“自己找施工队就进行拉线作业”,易受“黑宽带”迷惑,导致光纤改造施工无法入村入户。
据南方日报记者调查,这些“黑宽带”一般假借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名义,以每个月几十块钱不等的价格,发布上门安装宽带的信息,声称自己的宽带是“独享宽带”、“免安装费”、“免网线费”、“专线接入”。这些小广告贴在城中村的各个角落,上面留有手机号码。只要拨通以后,他就自称是正规运营商的营业员,不过只能开收据不能开发票。确定安装之后,黑宽带老板就从客户家附近的分接铁盒子内,拉出一条网线到达用户家中。 棠东村股份公司董事长潘美春介绍,城中村里的“黑宽带”经营者众多,有的层层转包,而租客流动性又比较大,连这些经营者都分不出哪条线是自己拉的。到了最后,只要有新的租户过来,他们就重新再拉一条网线。在原有的网线中,70%以上的线路是废线。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还使用劣质的材料。
有广州电信和联通负责人透露,“黑宽带”资费较低,无需身份证即可办理。城中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对宽带网络的要求并不高,“黑宽带”就借此私自分销,批发之后牟取暴利。他们一般从某通讯商那里申请到大容量宽带,然后把100多兆的线路,按照每户1兆的形式批发分接,能够服务于100多个用户。他们每个小“机房”可以办理十余条正规宽带,一般城中村每栋楼有几十家租户,就能够服务周边几十栋房子,也就是1000余租客。每条宽带资费大概每个月100多元钱,他们哪怕每户收取40多元钱,一个小小“机房”就有五六十万的暴利。
来源:点击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