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飞信现在又尝试打着企业版飞信准备翻身的节奏吗
本帖最后由 百度也好 于 2016-8-9 11:11 编辑此前飞信短信业务下线,一度传言中国移动将彻底关闭飞信业务,但中国移动进行了否认。现在根据中国移动飞信部门人员透露,飞信已经推出企业版,为企业提供同办公整体解决方案。
该工作人员透露,企业版飞信可以独享专线网络,有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工作圈”、OA应用、团队云盘、企业通讯录、团队协作等功能,另外企业版微信还将推出短信和消息互通功能。
飞信是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服务,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不过此后随着QQ、微信等新型聊天软件的兴盛,飞信已经逐渐淡出中国移动核心业务。
飞信推出以来,在与微信等互联网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全面劣势,如今几乎被人们所遗忘。此前,互联网巨头早已开始布局企业级IM市场,例如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如今,企业飞信的推出,究竟能给中国移动带来些什么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飞信究竟能否存活呢?在中国联通推出了针对企业社交的“蓝信”之后,中国移动的“企业飞信”,再次把业界的目光聚焦到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上。
飞信瞄准企业级IM市场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作为运营商探索互联网的代表作品,飞信的发展虽然并不成功,但它仍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大连接战略的重点一环。而此次中国移动推出“企业飞信”,在笔者看来,也是飞信发展至今顺理成章的选择。只要飞信未死,拓展企业市场,就应该成为其未来战略的重要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企业级IM可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的优点逐渐显现,国内企业级IM很快变得格外活跃,今年已然呈现出爆发之势。腾讯发布企业微信,阿里钉钉进行重大升级,并不断有新的创业者涌入。可见,企业级IM市场的潜力是被普遍认可的。
不过,这个缺口能否被填满,就要看目前市场的产品能否满足企业的真实需求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竞争者主要是互联网巨头。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对于阿里巴巴的钉钉来说,背靠阿里的资源优势,在to B市场方便获取有价值的客户资源。而对于腾讯的企业微信来说,在消费类IM市场积累的用户资源和IM技术、经验等是最大的优势。
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加速了企业级IM市场的成熟。不过,这一市场的体量巨大,况且目前仍处在市场培育和跑马圈地的阶段,因此,对于新进者来说,仍存在不小的发展空间。
此前,中国联通的“蓝信”已经瞄准了企业级IM市场,它不过不同于微信的私人属性,针对的是企业员工内部的社交网络。用户可通过蓝信创建符合企业层级架构的企业通讯录,设置单位级别、岗位和业务分类等,同时还可通过蓝信发布通知公告和内刊快讯、发起电话会议、组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与上报、以及分享云存储文件。
相比消费级IM市场,企业级IM市场更规范并且更重视渠道,而这些正是运营商的优势所在。中国移动2015年就成立了互联网公司,其并不甘心于管道的身份,仍将在互联网领域与OTT进行竞争。此次中国移动推出企业飞信,恰恰瞄准企业级IM市场,而这也是其探索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运营商在体验、速度、生态方面已处于下风
那么,同样是企业级IM产品,电信运营商的产品与其它产品有什么差异呢?
以中国移动此次推出的“企业飞信”为例,运营商拥有通信网络,因此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企业飞信”可独享专线网络的电话会议。电话会议,作为企业沟通较为常用的功能,自然也出现在企业飞信1.0版本中,更重要的是,“企业飞信”专门为每一个企业用户都提供专线独享的网络,这使得企业飞信的电话会议出奇的稳定,音质非常清晰,完全没有其他产品出现的杂音、断断续续的情况,进入会议室后,即可进行通话交流,整个过程很顺畅。
另一方面,“企业飞信”包括“企业鸡毛信”功能,能够实现不装APP的消息互通。这是运营商独特的优势 ,支持短信与消息的上下线互通,也就是不用装app,也可以收到信息,也可以完成企业内部沟通。
可见,中国移动将“企业飞信”产品与自身的网络和自有业务相结合,打造产品的差异化。然而,企业级IM市场竞争激烈,相比互联网巨头,运营商在产品体验、推广速度、生态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处于全面下风。
今年4月1日,阿里钉钉2.8版上线,而这已是钉钉自测试以来的第19个版本,短时间内频繁的版本更迭让人们看到了阿里巴巴对提前布局并占领企业级市场的急迫。2014 年 5 月 26 日,钉钉在阿里巴巴 内部正式立项,在陈航的带领下,钉钉发展迅速。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钉钉已覆盖超过100万家企业和组织,每月新增企业、组织客户数量达20-30万家。钉钉已经初步具有平台性。去年8月底,钉钉发布“C++战略”,以结盟的方式拉拢一批企业级服务企业,同时宣布将投入10亿元建立钉钉生态发展基金,帮助钉钉生态中的中小企业服务开发者。
而作为钉钉最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微信于2016年正式上线,其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微信积累的6亿用户,企业微信有望与腾讯的其他产品之间打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企业微信把提升开放能力当做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在2016IT领袖峰会上,马化腾就表示,企业市场一直是腾讯的重要战略之一,腾讯在这个市场的策略是慢工出细活儿。腾讯决心用十年甚至二十年做好企业社交市场。
不难看出,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认准了企业级IM市场,马云和马化腾等大佬纷纷表态绝不放过企业级IM市场,这体现了互联网巨头们的决心。因此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如果想在企业级IM市场有所作为,将面临最强大的竞争,未来的发展之路注定十分艰难。
缺少互联网基因仍是最大的掣肘
此次“企业飞信”的推出,是中国移动对于互联网的又一次尝试,而这也折射出电信运营商探索互联网的缩影。此前,不论飞信、易信还是蓝信,都未能达到预期,没能在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中占到半点便宜。究其原因,还是最本质的问题,运营商似乎与生俱来的缺少“互联网基因”。
曾有就职过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人士回忆到:“以前有很多想法和思路,就是没钱,做不了,于是去了运营商。结果发现运营商里除了钱多,什么都没有。”这也许是运营商发展互联网的真实写照。面对互联网的超高速发展,通信业内持类似观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运营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机体里缺乏那点基因。
正如某业内专家所说,无论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外部舆论环境,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经过多年多轮的尝试,运营商始终没有找准互联网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不看好运营商能转型成功,或者定位只做管道,或者干脆举旗投降,敬而远之。
“企业飞信”的推出,表明中国移动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于互联网的尝试。最近几年,中国移动陆续成立了十几家专业公司和机构,包括互联网公司等,试图以全新的机制,向互联网的阵地发起新的冲锋。
而在笔者看来,尽管中国移动已经做出体质调整,并且在RCS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但要真正做好“企业飞信”这样的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基因”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中国移动相比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企业飞信”的前路任重而道远。
好评 第二次购买了,小公司记账用起来很方便 很不错软件,安装简单,操作方便! 此用户没有填写评论! 非常满意,安装简单。功能强大。好 太好了,实在太好了。 已安装,正在摸索使用中。。。。 还没用,应该不错吧 客服处理挺及时的,满意!